編者的話 | 工業4.0與大自然定律

作者:

連豊力

刊登日期:2021/08/30

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是使用機械模式取代了傳統人力/獸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品質。然而,本質上依舊需要依循著大自然的力量(水力、風力等)驅動機械。因此,人們還是秉持著靠天吃飯的心情面對生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藉由電力的使用,人們可以保存動力或能量以便於隨時隨地應用於各式各樣工業生產應用,人定勝天的觀念悄然形成。似乎只要能掌握電力,就不需倚靠水力、風力等不可預測的大自然力量,不僅能加速生產也可以掌握工作與生活的節奏。接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由於迴授控制與自動化的機制讓機械的操作,以更有效率、制式化的方式進行動作,除了降低人力需求,也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現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乃是著眼於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巨量資訊的收集與處理,期望能夠從所有的數據與資料之中,解析出所有可能的狀況,產生所有可能的決策,以解決與克服所有可能的問題。然而,這裡所謂的所有的所有與自然界所存在的所有的無限多的可能,實在是不能對比。因而,在面對傳染病病毒的肆虐,颱風地震的摧殘,地球氣溫氣候的詭變等困境,我們還是無法真正地分析出所有可能的資訊與產生最佳的因應的對策。

本期的領袖觀點,特別邀請到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趙宏耀理事長、鄭秋瑾秘書長、實踐大學葉立仁副教授與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陳宗逸處長,針對臺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在業務範疇、營運狀況、產品領域、客戶結構、人力與資金等各方面的現況,提出精闢的解析與佈局未來展望的核心議題。

在產業脈動專欄,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吳佳樺副研究員,針對生產製程不可或缺的馬達設備與系統,為讀者解析工廠製造智慧化的演進過程所需的智慧馬達聯網系統的主軸定義與發展歷程,以及探討現今產品特性與市場動態、以及提出此嶄新技術產業的未來趨勢與走向。

在綠能機械與齒輪傳動技術專輯之中,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鄭詠仁組長以及法人和學界專家們將和各位分享風機、泵浦、差速器、減速機、傘齒輪等各類核心元件之運作能耗、節能診斷、設計調控、分析優化等各項技術發展與應用實例,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朝著工業4.0的核心目標前進,期望降低自然界的反撲所產生影響與效應,優化機械生產製造的價值。

…本文未結束

更完整的內容 歡迎訂購 2021年9月號 462期

機械工業雜誌‧每期240元‧一年12期2400元

我要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