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觀點 | 臺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現況與展望

作者:

趙宏耀、鄭秋瑾、葉立仁、陳宗逸

刊登日期:2021/08/30

一、背景
臺灣自產能源貧乏,約有98%仰賴進口能源,1970年代歷經能源危機之後,經濟部成立能源服務團輔導國內企業節能,並根據能源管理法,實施能源大用戶能源查核制度。其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受到重視,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際間推動節能減碳的呼聲與行動蔚成潮流,使得能源效率改善與節能減碳工作,彼此相互呼應,相輔相成。

為加速我國節約能源推動,從民國87年參考美國與日本發展經驗,引入能源技術服務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ies,簡稱ESCO)的商業模式, ESCO的商業模式特色為1.提供能源用戶包含診斷諮詢、改善評估規劃、設計及節能改善工程等一條龍的服務、2.對承諾之節能績效給予保證,藉由量測驗證(M&V, Measurement and Verification)程序確認節能績效、3. 由節省之能源費用分期支付專案費用,可有效解決用戶推動節能時,人力及經費不足等問題。

為推廣節能績效保證的概念與商業模式,在經濟部能源局及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以下簡稱綠基會)的支持下,「台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以下簡稱ESCO協會)在民國94年成立。隨後政府也編列預算推動「節能績效保證專案示範推廣補助要點」,先由公部門帶頭做示範,逐步試行並克服法令制度障礙,形塑產業發展的環境。經3年ESCO協會的會務運作,眾多會員認為有必要成立同業公會維持產業秩序,建立與政府溝通窗口,爭取政府資源及國際合作等事宜,於是在97年成立「中華民國能源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ESCO公會)。迄今(110年)累計有362家會員(包括贊助會員),會員核心技術包含空調、電力、熱泵、照明、熱能、監控、空壓、環保設備、太陽能、金融租賃等10餘項類別,可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節能服務。近年隨著ICT及IOT技術的發展,節能技術結合監控與數據分析的智慧能源管理,配合電網調度需量反應業務,以及企業重視減碳議題,都將為該產業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

二、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現況分析
為調查我國ESCO產業的發展現況,在能源局與綠基會的支持下, 由ESCO公會委託學者專家進行產業調查。調查項目涵蓋營運概況、技術產品類型、業務人力、財務融資與未來營運規劃等議題,藉以了解產業發展障礙及所需協助事項,以期提供政府機關後續政策擬定及推動的參考。

於109年調查中,對歷年加入ESCO公會的332家營業性公司進行調查及電話訪談,計回收有效問卷103家。從資料分析顯示,臺灣ESCO產業歷年產值如圖1。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109年節能專案產值估計約為158.86億元,較108年衰退1.40%,但整體仍呈現持續成長的趨勢。

圖1 臺灣ESCO之節能專案產值


(一) ESCO廠商之業務範疇
(1)統計ESCO廠商業務範疇(如圖2),其中有50.49%的ESCO企業所從事之業務範疇中,節能專案僅為該企業的附屬營業項目,並非主要營收來源(例如:中○電信或中○公司)。

圖2 ESCO廠商之業務範疇

(2)有33.01%的企業屬節能設備公司,節能專案業務為該公司促進節能設備銷售的次要業務(例如:億○電子或復○公司)。
(3)專門執行節能專案的公司有16.5%,這些企業成立的目的即為推廣能源服務業務,全公司主要營業活動也均著重於節能工程與節能專案(例如:承○科技或傑○系統公司)。
(4)近幾年,節能專案之業務型態以一次性驗證後給付為主,占比逐年增加最高為41.5%(如表1),相較於節能效益分享及節能效益保證更為普遍。究其原因為ESCO業者為讓資金運用更為彈性,傾向採取一次性支付節能專案,也因此導致節能專案呈現低價競爭現象。

(二) ESCO產業整體營運概況
(1)觀察106至109年度統計資料(見表2),臺灣的ESCO企業實收資本額逐年增加,平均值由24,929萬元,成長到26,990萬元,足見ESCO廠商的經營實力逐步增加,並朝向企業大型化趨勢邁進。

…本文未結束

更完整的內容 歡迎訂購 2021年9月號 462期

機械工業雜誌‧每期240元‧一年12期2400元

我要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