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基礎專欄 | 工具機智能化伺服優化技術

作者:

 郭晨暉、蓋震宇

刊登日期:2020/06/30

前言
工具機的伺服調整,包含運動軌跡命令的加速度大小、加減速時間、加加速度限制,以及速度迴路增益、前饋補償與過衝補償等參數,以上眾多且複雜的調整程序,主要是為了對應機台操作者多樣化的加工需求(如工件精度、表面光滑度、加工速度等設定),同時還必須考量如機械結構剛性、共振頻率、模態振型、阻尼比與馬達特性等動態響應,以及進給系統所引起的摩擦力與背隙等非線性影響。循圓補償一般是伺服調整流程的最後一步,通常是以DBB(雙軸球桿儀)或其他圓軌跡量測儀器作輔具,可以得知伺服軸最末端的移動誤差,同時量測機器的幾何問題與伺服動態,問題可區分如下:循圓半徑愈大、量測速度愈慢,量測數據顯示的是機器幾何問題;循圓半徑愈小、量測速度愈快,可從量測數據判斷伺服動態問題。循圓常見的伺服誤差包含象限轉換的段差與尖角,段差是由背隙產生,段差外凸代表背隙是正值,但背隙補償過多可能造成段差往內凹,另一種尖角誤差:外凸代表背隙補償速度太慢,當軸反向時,補償的背隙值加入位置跟隨誤差,位置與速度迴路的控制參數都可能影響背隙補償速度,伺服反應愈快的軸向愈快走完背隙量,象限的尖角愈小。
調機技術是一門必備且重要的專業知識,除了要對控制參數的類別、作用有深入的了解,還要能兼顧機械結構的動態特性,目前世界上的工具機和控制器大廠,皆有發展自己的自動調機技術,期望目標就是要能整合運動控制、伺服調整與加工參數等影響,並將三者最佳化,以科學化的流程建立參數調整的標準步驟,取代原本依靠人為經驗或試誤的方法作調變。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提出一可彈性依操作者切削設定,建構調整參數類別與特性的方法,以此方法搭配軟體的自動調整程序,可以快速將軸向動態誤差、幾何精度收斂至目標值,大幅提升機台的動態性能與工件切削品質。
智能化伺服優化技術簡介
伺服優化一開始進行速度與位置迴路的參數調整,之後進行時域命令的加減速相關參數優化,目前工具機市場上主流的控制器如日系的發那科(Fanuc)、三菱(Mitsubishi)與歐系的西門子(Siemens)、海德漢(Heidenhain)都有針對此類參數作特殊設定,目的是達到機台高速高精、高效率與加工表面優化的效果。工研院智機中心開發的自動加速度參數優化模組,可針對加工要求如速度、精度及表面光滑度,自動調整加減速參數,可適用於工件重量改變、機械老化、機械製造公差等狀況。工研院智機中心的自動加減速調機介面,調整特點如下:
  1.可調整速度前饋係數、扭力補償參數。
  2.可避免軸向移動之過衝問題。
  3.伺服位置誤差分三類,摩擦、背隙、加速度產生的位置誤差,調機軟體僅處理加速度產生的位置誤差。
  4. 增加急衝限制,增加主軸刀尖點振動限制,增加伺服位置誤差振動限制。

…本文未結束

更完整的內容 歡迎訂購 2020年7月號448期

機械工業雜誌‧每期240元‧一年12期2400元

我要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