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輯主編前言|智慧工廠技術專輯主編前言

作者:

吳志平

刊登日期:2021/04/28

從去年至今,全球因為疫情與中美貿易/科技大戰,都遭逢前所未有的變局,從旅遊業的式微對照家庭娛樂的崛起,特斯拉電動車的成功威脅著傳統車廠的百年稱霸,外送服務正驅動著餐飲業的數位轉型,傳統營運與數位服務的競逐,這種種因素都驅動著全球經濟與分工的板塊巨變,企業除了面臨無可迴避的挑戰,也迎來非比尋常的商機。因為台灣應對疫情的成功,也讓身處台灣的廠商,比其他國家與地區,有著更堅實的機會,從高科技的半導體、電子業、電動車、5G與AI,到傳統產業的石化、船運、機械設備、金屬加工、塑橡膠、紡織等,都迎來一波波的商機;是機會,也是警訊,當全球發現台灣在整個產業鏈,從汽車到軍工,其半導體竟然扮演著【卡脖子】的角色,也促使各國需要從戰略的角度,重新檢討產業政策的時候。所以,未來台灣產業將面臨更形嚴峻的競爭、更短鏈的供應體系、更嚴格的政治紛擾,針對大型集團企業,需要評估的是如何建立全球的供應體系,將指揮與研發體系紮根台灣,帶領台灣的中小企業數位化與數位轉型,一起透過國內廠商和全球布局,建立不可動搖的高值代工王國。

台灣在過去這50年,歷經了好幾次的產業典範轉移,台灣企業家不斷的掌握先機,讓台灣一次次的成功翻轉,一而再的產值翻倍,從電腦業、半導體業、手機產業,造就了國際級的電子五哥,成就全世界製造業員工人數最多的鴻海,半導體代工龍頭的台積電,封測第一的日月光,到最新的5G晶片出貨量第一的聯發科,台灣在這麼個莞爾小島,卻一次次成就經濟的奇蹟,到現在新一波的電動汽車業,台灣也能在特斯拉的零件中佔比超過七成,這都不是運氣,而是先進們多年堅實的技術積累,掌握機遇,才能達到如此成就。現在,燃油汽車的電動化,即將造就出另一個典範轉移,從鴻海MIH的聯盟吸引超過1200家廠商的加入,將讓傳統汽車廠從設計到製造一手掌握,轉移到專業分工,生產由專業代工廠來執行,一如手機和半導體,因為當燃油引擎變成電動引擎,昭示著機械被電子所取代,需要經驗與技術積累的燃油機械引擎,不再需要汽車廠舊有的系統整合模式,新的產業代工體系將要成形,蘋果和小米不再需要工廠也能打造瘋靡全球的汽車,汽車設計公司將要遍地開花,未來還要歷經一輪的汰舊換新,連傳統汽車大廠也無法倖免,即將在這場競逐中,同場較勁,屆時留下來的將是能夠引領產業的贏家。台灣廠商,特別是中小企業,應該要好好掌握這次的機會,因為汽車業不像電腦和手機,電子零件占比很高,汽車影響產業範圍非常廣,從扣件、塑橡膠、金屬成型、金屬材料、化工、紡織,甚至金融與服務業,都將迎來巨大的機會,該如何做,才是下一步的抉擇!

最近熱門的話題已經不是智慧工廠或智能製造,而是數位優化或數位轉型,不過,這只是名詞不同的口號,背後的意義一樣,工廠要升級的途徑還是沒變,總是要先學會走,才能跑和跳。以前經常有人問我,要導入智慧工廠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最基本,一定要有數據或資料;在公司端,就是要先有ERP(企業資源系統),把帳算清楚,知道公司這個月有沒有賺錢,再來就是有MES(生產管理系統)把生產的過程搞清楚,才能知道這個產品有沒有賺錢、這批貨有沒有賺錢,甚至這一個工件有沒有賺錢都要一清二楚,但,很不幸的,大部分的老闆並不清楚軟體的價值,只是一昧的要買好一點的生產設備,才能賺大錢,殊不知,在這個訊息流通全球化的時代,過去成功的模式已經不再可以複製。其次,在工廠端,很多人以為自動化就是萬靈丹,以自動化程度很高的食品業而言,卻需要很多老師傅來調整烤箱的溫度與時間、查看烘焙的結果,因為食品的來料不同,品種與生長造成烘焙條件的差異,就只能靠老師傅來調整,這些師傅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當生產線要複製到美國、歐洲時,怎麼辦? 此時,若能透過AI將產線智能化,就能提高生產線的移動力、佈建力、複製力、生產力,短鏈的供應將不再只是威脅,而是機會。

從數位觀點檢視智慧工廠,數位化不是檔案電子化,將紙本掃描不是數位化,只是將紙本變成電子檔案,裡面的資料和數據是不能分析與統計的,也就是無法找到資料中的關聯,所以數位化是【將資料變成可以統計分析的數據】;以客戶來電語音紀錄為例,需要能透過語意分析,了解客戶的問題,透過客戶的語調分析,知道客戶是生氣還是鼓勵,這就是數位化。其次是數位優化,是【將數位資料變成可以決策的依據】,讓數據的分析結果告訴管理者該如何進行判斷;以物料的安全庫存為例,透過客戶的交期、生產的需求、供應商的能力,建立最佳的採購數量與時點,買太多買太早,都是成本,數位優化就是告訴採購員,哪一個物料該在何時買、該買多少。最後就是數位轉型,是【營運模式透過數位化跟客戶完成交易連動生產】,是營運模式的改變,當客戶上網訂購產品,跟公司的生產數位神經串流,不需要再透過業務人員跟工廠下訂單,不需要生管員去現場察看產品的狀況,不需要品管員在產線抽檢紀錄,所有的資訊在電腦中記錄得一清二楚,透過演算法,幫忙找到最佳化的生產條件、最佳化的品質成本、最佳化的物料供應庫存,這就是數位轉型。數位轉型不是個口號,而是目標,是需要集中全公司資源,上下一心才能達成的願景;中台灣的健豪印刷就是中小企業的典範案例,從名片的合版印刷,到客製化的廣告海報,利用客戶在網路下單,進行最佳的生產排程,達成最高的性價比生產,這就是數位轉型。

工研院有一群人,頂著碩博士的頭銜,不怕手髒的跟著工廠的老闆與師傅一起辛勤努力,數十年如一日,從基礎的馬達研發到口罩設備國家隊,從設備OT端的機聯網、預兆診斷、品質檢測、智能機器人、自動搬運車、智能產線、智能倉儲,到IT端的自動排程、生產管理系統、AR/VR的應用等,我們從底層的技術開始紮根,建立產業在智慧製造的加值應用。本期除了邀請鼎新和致茂為本次智慧工廠專輯引言,協助讀者形塑智慧工廠建置的重要概念與發展脈絡,本期在物聯網、設備品質、產品品質、前瞻材料等,都有深入的技術探討與應用案例,相信運用實例的說明與剖析,能夠讓讀者更清楚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在自己的工廠場域。以上文章,都是有關智慧工廠之重要基礎技術,希望對讀者在建置智慧工廠的規劃與應用上,能有相當程度的啟發與助益,也期望大家有機會掌握這一次產業典範轉移的商機。

…本文未結束

更完整的內容 歡迎訂購 2021年5月號 458期

機械工業雜誌‧每期240元‧一年12期2400元

我要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