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機械工業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2017年智慧型機器人產業前瞻暨趨勢分析
作者
黃仲宏
刊登日期:2017/01/01
摘要
望2017年,民粹主義引發的政治不穩定、中國經濟成長失速的隱憂、全球貿易進入戰國時代…等大趨勢,對於智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均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機器人、關鍵零組件、人工智慧技術、網宇實體系統整合的智慧製造都是工業發展趨勢下的重點。隨著國內產業投資環境改變,製造業回台投資、缺工問題,都和新一代機器人與自動化整合的生產有直接的關連,由於硬體技術及系統整合能力已趨完備,台灣產業應加速佈局機器人3D深度視覺技術和機器學習之產品的自動化系統整合服務。
Abstract
Prospects for 2017 include the political instability caused by populism, the worrie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r stall, the recession caused by unstable global economy. Yet these potentials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Automated manufacturing could be a solution to labor shortage resulting from bringing manufacturing back to Taiwan. It is suggested that Taiwan industries accelerate the research of auto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services concerning rototics-3D depth vision, machine learning and products based on Taiwan's fully developed hardware technology and system integration ability.
工業機器人的裝置密度會不斷提高
IEK針對全球智慧機器人產值統計及預測,2016年整體市場的規模為540億美元,逐年成長至2020年至700億美元(機器人產品本體,未含機器人系統)。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達每萬名工人69台。其中歐洲國家的平均密度為92台,北美為86台,亞洲為57台;使用密度前10大國如圖1所示,分別為南韓的531,新加坡398,日本305,德國301,瑞典212,台灣190,丹麥188,美國176,比利時169,義大利160。目前美國為176,排名第8,與日本的305仍有一段差距,未來假如川普的美國製造回流政策真的能落實的話,其密度應該會逐漸增高。IFR特別指出未來的潛力在亞洲,特別是目前密度僅為49的中國。預估中國在2018年後每年工業機器人的裝置量都將超過10萬台。
2016年~2019年,IFR預估全球的生產製造工廠將裝置超過140萬台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產業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趨勢明顯,尤其在機械、汽車、電子、家電、橡塑膠的應用領域。未來決戰點在於類人的手眼力、高穩定性的精密度、深度學習。
全世界目前有超過50%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汽車產業,在此領域具競爭力的機器人廠商集中於日本及歐洲,如圖2所示。另外具競爭力者亦有Comau(義大利)、那智不二越(Nachi-Fujikoshi,日本)、松下(Panasonic,日本)以及近年來以服務集團內汽車業務的韓國廠商:現代重工業。此外,由於許多主要半導體生產商計畫在未來投入新的資本投資計畫,工廠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將會增加,因此有利於川崎(Kawasaki,日本)、布魯克斯自動化(Brooks Automation,美國)的機器人業務。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7年0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