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國際與臺灣之氫能發展政策及法制研究 |
研究台灣氫能政策、法制發展與國際連結:借鏡國際氫能政策與法制發展,並研析台灣氫能發展政策與國際連結之可行性,並探討如何透過政策與法制協助強化我國發展氫能供應鏈、氫能基礎設施建置等,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
深度分析科技領先國家如何透過前瞻性政策與法制計畫,激發低碳氫能市場需求。理解各國在氫能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及解決方案,為我國政府提供具可行的政策和法制建議。探討氫能產業供應鏈和交易平台,以促進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投資合作。協助政府制定長期氫能發展策略,推動氫能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來源,以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促進我國綠色經濟發展。 |
- 梁世豪先生
- SHL@itri.org.tw
- 03-5916882
|
114年3月11日下午5時止 |
02 |
多足機器人應用於未知環境之3D建模 |
多足機器人於未知環境對特定物體3D建模,使其能根據物體之外觀模型自主執行所交付之任務。本計畫將開發多足機器人之虛擬環境,並整合感測器數據,能夠在未知環境中執行環境建圖以及自我定位,並在有了環境地圖資訊後,使多足機器人能夠在環境中分割特定物體,並對其進行三維建模。 |
將為多足機器人以感測器自主3D建模技術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數據。多足機器人以感測器自主3D建模技術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在人工智慧機器人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
- 張雅芬小姐
- changyafen@itri.org.tw
- 03-5914208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03 |
雙臂自主式移動機器人關鍵控制技術開發 |
(1) 雙臂動態耦合補償技術可消除雙臂同動時相互間的動態耦合效應,提高運動精度與效率
(2) 雙臂閉鎖控制技術使雙臂共同夾持搬移物件時,能夠避免不當施力於夾持物件造成損壞
(3) 主動式安全潰縮技術利用自主式移動機器人的高冗餘性,在人機發生非預期接觸時,能迅速改變姿態降低接觸力,但維持手臂末端點位置不變。 |
發展雙臂自主式移動機器人關鍵控制技術,使其能更加安全且有效率地應用於實際生產加工場域,以提高生產力並降低人力成本。 |
- 張雅芬小姐
- changyafen@itri.org.tw
- 03-5914208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04 |
人機協作無治具作業技術研究 |
雙臂機器手的人機協作無治具組裝技術」是一種創新的製造概念,透過雙臂機器手提升人機協作的靈活性與智能化,無需依賴傳統夾具或固定工具。此技術讓機器人能夠動態分工,執行組裝、搬運與調整,以適應多變的生產需求,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本計畫旨在開發高靈活度的雙臂運動模式,使工廠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減少專用夾具需求,確保高效且高品質的製造標準。 |
力覺與視覺整合技術對於雙臂機器人組裝至關重要,它能讓機器人具備更高的靈活性、自適應能力和智慧決策能力。隨著深度學習、機器視覺、力覺控制等技術的進步,未來的機器人將能夠模仿人類的手眼協調,在製造業、精密裝配、智慧工廠等應用中發揮更大潛力,推動無治具柔性製造的發展。 |
- 張雅芬小姐
- changyafen@itri.org.tw
- 03-5914208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05 |
多軸馬達參數調整與自適應控制 |
多自由度機器人在執行移動路經的指令時,須隨時面對馬達負載的變化。傳統調整參數的方式(手動調整或固定控制器)在變動環境下效率低,難以適應負載變化或干擾。因此需要研究一種用於調整多軸馬達參數的方法。馬達參數的好壞(如增益、轉矩、剛性)影響機器人的運動精度與穩定性。 |
本計畫技術創新在於應用數據演算法來提升馬達控制性能。其應用價值在於提升機器人在不同應用場景(工業、醫療、物流)的效率與精度。 |
- 張雅芬小姐
- changyafen@itri.org.tw
- 03-5914208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06 |
研磨軌跡生成及強化學習於研磨自動化之研究 |
運用強化學習技術,自動調整研磨進給量,以確保加工力度穩定,提升研磨品質並降低人力需求與安全風險。計畫涵蓋五大階段:定義驗證物件、確定目標力度、建立模擬環境、進行強化學習訓練與結果驗證。透過模擬環境訓練機器手臂,使其能適應不同工件表面特徵並保持穩定研磨力度。預期成果顯示,平面加工力度穩定性可提升5%,單曲面與雙曲面則分別提升15%,驗證強化學習在研磨任務中的應用價值。 |
透過強化學習技術實現研磨力度的智能控制,可提升加工品質與穩定性,降低人力依賴與安全風險,並提高設備適應性與生產效率。透過減少加工誤差、縮短換線時間及降低耗材消耗,不僅能提升整體製造效能,也有助於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強化國際競爭力,拓展高端精密製造市場。 |
- 張雅芬小姐
- changyafen@itri.org.tw
- 03-5914208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07 |
基於擴增實境之機械手臂運動規劃技術 |
針對金屬模具修補需求,研發基於擴增實境(AR)的機械手臂編程技術,透過頭戴式顯示裝置與多感官互動,讓使用者在實際製造環境中直覺規劃機械手臂運動軌跡,提升人機協作效能。上一期計畫已成功開發技術原型,使用HoloLens 2 進行測試,但受限於光學辨識與運動感測精度,取點準確度與精密度仍有提升空間。本期計畫將導入Apple Vision Pro 取代 HoloLens 2,並整合Keyence LJ-X8400 高精密雷射量測設備,提高擴增實境定位精度,進一步結合數位孿生技術與工業物聯網(IIoT),即時顯示機械手臂軌跡與製程分析資訊,強化智慧製造的人機協作應用。 |
透過高精度擴增實境(AR)與數位孿生技術,提升模具修補與智慧製造產業的自動化與精準度,縮短作業時間並降低人員技能門檻。結合高精密雷射量測與工業物聯網(IIoT),即時顯示機械手臂軌跡與製程數據,優化生產決策,強化智慧生產監控與遠端管理能力。此技術將提升製造精度、加速修補流程、強化人機協作,推動產業向智慧製造發展。 |
- 張雅芬小姐
- changyafen@itri.org.tw
- 03-5914208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08 |
應用於智慧製造感測系統之能量擷取裝置設計研究 |
共振能量擷取器VEH設計與試製,包含壓電/非壓電材料選用、窄頻/多自由度結構設計、負載條件等研究,並針對窄頻VEH雛型完成製作、組裝與動態測試,及針對寬頻VEH建立數值模型與進行雛型設計。 |
提供本計畫能量擷取器之效能評估參考資訊,藉以作為未來提升智慧製造感測系統穩定性之依據。 |
- 張雅芬小姐
- changyafen@itri.org.tw
- 03-5914208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09 |
製造場域協作技術應力分析研究 |
- 線性滑軌(2D彎曲)” 為終端應用之標的,進而研發相關2D結構之智慧矯直加工技術。
- 使用線掃描儀與輪廓掃描儀取得線性滑軌完整與關鍵的外型輪廓,並從中自動取出滑軌的彎曲、扭曲變形特徵。
- 完成矯直機概念設計及協同工研院、線軌廠商、設備廠商完成可行性評估。
- 建立 FEM 模型,進行矯直參數(扭轉角、下壓量、跨距等)與矯直變形量(扭曲、彎曲)之相關性分析。
- 建立矯直參數模型及演算法。將測量曲度計算為矯直參數。
- 以FEM模擬分析與矯直實驗,驗證矯直效果
|
協助國內線性滑軌產業與手工具產業技術升級,且後續技術也可運用於半導體設備以及高附加價值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價值。 |
- 張雅芬小姐
- changyafen@itri.org.tw
- 03-5914208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10 |
半導體微波退火機制之物理模型 |
建立半導體微波退火機制之物理模型解,以利將來開發半導體後段及封裝之微波退火製程 |
有助於開發微波退火在半導體之後段及封裝製程,使半導體退火的總能耗獲得下降,進一步節能減碳 |
- 蔡曉萍小姐
- ava@itri.org.tw
- 03-5918603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11 |
玻璃應力深度分布檢測系統設計 |
建立玻璃深度方向的散射應力量測理論架構,設計玻璃鏡片應力深度分布檢測系統,來協助計畫顯微干涉共光路模組光學鏡片品質監控。 |
預先檢測模組內部各鏡片隱藏應力大小及深度分布,再進行鏡組組裝,可提高整體模組可靠度與品質,達到計畫多參數共視野檢測模組開發的目的。 |
- 蔡曉萍小姐
- ava@itri.org.tw
- 03-5918603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12 |
砂輪期間耗損模擬及診斷分析 |
透過分析研磨時砂輪隨加工時間產生耗損狀態,作為智慧研磨加工模組於抑振、致振設計的理論依據。 |
期望以理論分析方法對於研磨主軸砂輪耗損狀態進行分析,並探討抑振、致振設計參數對整體效率的影響。 |
- 蔡曉萍小姐
- ava@itri.org.tw
- 03-5918603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
13 |
光學波前量測系統建置 |
鏡片及鏡組需要無參考鏡的光學波前量測分析,並結合計畫主系統進行開發。 |
提供一種快速且高精度的方法來評估光學元件,導入將有效提升大氣電漿加工技術在光學元件製造與應用中的效率,優化加工品質與精度,從而 促進光學技術的創新發展。 |
- 戴心怡小姐
- hsinyitai@itri.org.tw
- 03-5917764
|
114年3月12日下午5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