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機械工業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基於閃頻疊紋法之晶圓翹曲量測技術

作者 謝宏麟張耀中李朱育曹庭豪

刊登日期:2025/10/01

摘要

現階段半導體技術已邁入2 nm製程,晶圓品質管控愈加關鍵,其中表面形貌(如翹曲量)更為直 接影響產品良率之重要指標。本文提出一套創新的閃頻疊紋式晶圓翹曲量測技術。此套系統由LED光源、線性光柵、透鏡組及CCD相機組成,透過疊紋法將光柵影像投射至晶圓表面後再反射回CCD相機,經與數位參考光柵交疊產生疊紋影像。當晶圓翹曲時,疊紋相位隨之變化,而後透過閃頻技術的使用,即可精準量測高速旋轉狀態下,待測晶圓於各徑向點之相位,進而換算出其相對應之翹曲值與表面輪廓。 經實驗驗證,此系統之角度解析度可達0.21 μrad。

Abstract

A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dvances into the 2 nanometer process era, wafer quality control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ritical, among various parameters, surface morphology such as warpage has emerged as a key factor that directly affects product yield.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innovative stroboscopic moire-based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wafer warpage. The system comprises an LED light source, a linear grating, a lens assembly, and a CCD camera. Utilizing the moire method, the grating pattern is projected onto the wafer surface and reflected back to the CCD camera, where it is superimposed with a digital reference grating to generate moire fringe images. When the wafer exhibits warpage, the phase of the moire pattern changes accordingly. By incorporating stroboscopic techniques, the system can accurately measure the phase at various radial positions on a rapidly rotating wafer.These phase shifts are then converted into corresponding warpage values and surface profiles.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ystem achieves an angular resolution of up to 0.21 μrad.

前言

在LED 量產的主流技術—有機金屬化學氣 相沉積(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中,因其原料選擇多、成本低且維修便 利,廣受業界採用。在製程中,晶圓置於高速旋 轉平台上,若基底翹曲將導致表面高度不均,影 響磊晶品質,降低良率與發光效率。翹曲主因有 兩個,其一是磊晶時因腔體溫度變化,造成薄膜 與基板熱膨脹係數不同而產生熱應力;另一是薄 膜由氣態轉為固態沉積時體積劇變,加上材料性 質差異與結構缺陷,導致本質應力[1][2]。為抑制 翹曲,製程中須嚴控溫度並即時量測旋轉中晶圓 形貌,以提升品質與良率。

相關表面形貌量測技術

常見的表面形貌量測技術分為接觸式與非接 觸式兩類,其中非接觸式在解析度與準確性上均 優於接觸式,且不會造成表面磨損。因此,商用 表面輪廓量測多以光學非接觸式量測技術為主。 現今常用的光學量測技術包括光學干涉儀、三角量測法、投影法以及疊紋法,以下將分別介紹。

光學干涉儀是一種利用光在空間中相疊產生 干涉條紋原理所發展的量測技術,藉由分析干涉 條紋的相位變化,即可推算出所需的物理量。此 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多種量測領域,如幾何誤差校 正與折射率量測等;亦有許多學者提出各式干涉 儀架構,以量測待測物的表面形貌。在Michelson 干涉儀量測法中,Kocsányi 等人[3] 於1985 年提 出一基於Michelson 干涉儀架構之量測矽晶圓於薄 膜沉積後因本質應力所引起的變形的研究。雷射 光源經兩組擴束鏡後入射至待測晶圓,反射光由 下方CCD 接收形成量測訊號,並與自上方反射鏡 回來的參考訊號疊加產生干涉。當基板因應力變 形時,干涉條紋位置將隨之偏移,依據條紋位移 數即可計算出晶圓的翹曲量。在複合式干涉儀中, Lai 等人[4] 於2007 年提出一種結合 Michelson 與 Mach-Zehnder 架構的創新干涉儀技術,如圖1 所示。系統以532 nm 雷射二極體為光源,透過 Michelson 干涉儀將物光與參考光疊加,由相位變 化計算高度變化。為抑制環境擾動,另設Mach- Zehnder 干涉儀測得環境誤差,與Michelson 干涉儀所得相位相減以獲得精確表面高度。在弦波相 位調制干涉儀中,O. Sasaki 等人[5] 於1986 年應 用該技術量測鑽石刀具切削後鋼盤及塊規的表面 形貌。此方法利用壓電致動器驅動平面鏡產生弦 波振動,進而對光源進行相位調製,並由 CCD 相 機擷取干涉條紋,解析出待測物的表面輪廓。雖 然干涉儀具備高解析度與高靈敏度等優點,但其 量測距離受限於雷射的同調長度,且不易實現大 範圍量測。

三角量測法結構簡單、量測速度快且可適用 於多種材質與表面條件,因此在工業檢測與自動 化量測領域被廣泛應用。在雷射三角量測法中, França 等人[6] 於 2005 年以該技術為基礎,開 發出一套三維掃描量測系統。傳統雷射三角量測 法多透過移動雷射或待測物來生成掃描效果,而 França 等人則改以移動相機的方式,擴大量測系 統的覆蓋範圍,實現三維掃描量測功能。在單光 束三角量測法中,Sinha [7] 於 1978 年提出將此方 法應用於量測鍍覆於矽晶圓上的介質膜應力。其 作法為將矽基板置於位移平台上,並以雷射光源經角稜鏡反射後投射至待測晶圓;反射光則再經 角稜鏡與反射鏡引導至螢幕。透過量測光點的偏 移量,可計算出曲率半徑,進而推算晶圓的翹曲 高度。在雙光束及三光束三角量測法中,Kobeda 等人[8] 於 1986 年指出,單光束方法因重現性不 足而導致可靠度偏低,遂提出一種雙光束量測技 術,以提升量測精度與穩定性,其系統架構如圖2 所示。氦氖雷射光源經分光鏡(BS1)分成兩束光, 調整左右反射鏡後,使兩束反射光平行入射至分 光鏡(BS2),並由BS2 反射至螢幕形成參考光點; 同時,BS2 透射的兩束平行光入射至矽晶圓表面, 反射光再經 BS2 反射至第三面鏡(M3),最後投射 至螢幕形成量測光點。Hearne 等人[9] 在1998 年 使用三光束法量測鍍GaN 薄膜之藍寶石基板之曲 率半徑,透過多光束的方法提升量測之重現性及 精準度。雖然三角量測法具備架構簡單且架設容 易等優點,但其解析度受限於位置感測器(PSD) 或 CCD 的像素,通常僅能維持在次微米等級,與 干涉儀等技術相比仍有差距。

 

「如欲訂購單篇,請至 「華藝線上圖書館」
回文章內容列表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5年10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