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歷史雜誌
歷史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技術專題主編前言|智慧精密機械技術專輯主編前言
作者
王仁傑
刊登日期:2025/10/29
2024年全球工具機市場產值由883億美元下降至834億美元,衰退49億,全球十大工具機消費國有七國都面臨衰退,分析原因主要受到新型態電動車的生產規模擴大,原先支撐工具機的燃油車發展漸趨保守,導致需求下降,其他的地緣政治因素、供應鏈重組、高通膨伴隨的高利率政策,也讓企業的投資更趨保守,2024年底普遍預期2025年會走出谷底看到春燕飛來,今年四月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掀起了另外一波全球貿易市場的攻防戰,美國建立新的關稅壁壘,導致工具機輸出美國的價格攀升,在川普政府宣布關稅實施暫緩,帶來了急單,但也因為新臺幣的強勢也引起匯率劇烈變動,造成工具機成為重災區,2025年九月的歐洲工具機展,全球工具機業的盛事,國內部分工具機業者為了節省開銷,最終選擇縮小規模或不參展,我國工具機產業受影響的範圍與深度,絕不僅止於統計數字中所呈現的廠家數量或員工放無薪假,我國過去所建立的工具機衛星體系,工具機關鍵零組件分工綿密,建立我國的工具機產業行銷全球最重要的競爭力,但也因為模組後帶來了同質化的問題,中國大陸複製了我國的模式後,在內需市場飽和後以更低的價格反噬全球工具機市場,我國工具機產業在兵臨城下,唯有升級一路拚向更高階市場,同時也應做好高階產品輸出、技術管制,才能確保未來的產業競爭力。
近三年來,全球掀起另一波的人工智慧革命,隨著運算能力的提升,讓AI學會產業相關的專業技能,除了在產業知識的建構,讓AI可以快速問答,現在也開始逐漸長出手腳,抓住工業4.0的發展路線,實現更高階的產線操控,讓製造產業面對老師傅退休後,也能有AI可以學會老師傅的技巧,讓新手在AI的協助下打造出高品質產品。
本期智慧製造專輯,以工具機及加工製造AI轉型為主題,領袖觀點部分,邀請西門子工業自動化事業部黃欣心(Christine Herbst-Kubitz)總經理分享從自動化與數位雙生的深化應用,到生成式 AI 與 Industrial Copilot的落地,再到平台與生態系的整合,以及低碳製造的技術路徑,逐一說明產業如何在挑戰與機會並存的局勢中,建立面向未來的競爭力。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5年1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