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歷史雜誌
歷史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2024 JIMTOF重點技術分析
作者
鄭志平
任職單位: 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 智慧機械技術組 副組長
刊登日期:2025/03/04
摘要
2024 JIMTOF東京國際工具機展重點為「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MX」為主題,它代表著加工轉型。該展出架構下,包含了四個核心要素:流程整合、自動化、數位轉型、綠色轉型,旨在提高生產力、同時減少環境影響的願景。本文為該工具機展之重點技術分析,主要內容包含有自動化輔助提昇、高效加工性能、節能應用配套及數位雙生與人工智能配套等相關國際前瞻資訊,相關資訊能提供工具機相關業者發展方向參考。
Abstract
The 2024 JIMTOF Tokyo International Machine Tool Fair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MX", which represents machining transformation. It mainly includes four core elements: process integration, autom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aiming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while reduc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is machine tool exhibition.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relevant international forward-looking information such as automation assistance, high-efficiency processing, energy-sav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twi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achine tool industries.
前言
本屆2024 JIMTOF展覽主軸為透過一系列的技術整合與互補,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與綠色轉型(Green Transformation, GX)的整合,完全的呈現對使用者有利之加工製造的轉型(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MX)。主要的技術環節的整合為透過細細的拆解每一個加工製程的環節,針對無效空切的工程區段、有能源浪費疑慮的關鍵模組及浪費人力的部份,透過具像化的應用案例體現整合與創造價值並給予解決方案。觀後心得共分4大部份如圖1,分別為自動化輔助配套、高效加工性能、節能配套、Smart Twin及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配套。
自動化輔助配套
隨著許多技術工人即將退休,而進入勞動市場的人越來越少,自動化的發展將得到大力推動。今年反覆出現的主題是自動化,其中協作機器人(Cobot)發揮突出作用。從加工設置到物料搬運,協作機器人的多功能性和易於編輯動作,凸顯了它們簡化操作和提高生產率的潛力。本次展場中大部份皆有提各種自動化解決方案,例如托盤庫系統或是協作機器人(Cobot)等。其主要重點如下:
- 混線生產為將是未來製造業的一大課題。工件製程更換則需進行主軸夾爪的變更,一旦產品是可變批量或是混貨生產,這一類的變更就會花去大量時間和精力,本次展出包含有DMG、MURATEC、TAKAMAZ,直接透過機械手臂、自動倉及快拆式夾爪卡盤之整合解決可變批量的自動化生產難題。此外於工件的夾取,MAZAK的協作系統提供「Hand Changer」的新功能,透過改變車床夾爪的組合,可應對不同的工件外形,且可自動切換單手和雙手,可以進行高效的多品種、小批量生產。
- 殘料取出。一般透過機械手臂搭配組成之自動化系統,手臂之大部份功用都是用來進行上下料及組裝匯整使用。但本次DMG的ROBO2GO,透過視覺輔助提供殘料取出新機能(加工後仍有未斷除之殘料黏存於工件上,透過手臂折斷摘取移除),可謂自動化串接的新思維。
- 工件夾持上,DMG搭配其模組廠ROEMHELD HALDER提供長工件夾持的輔助配套,稱之為虎鉗浮動功能。原虎箝除了固定夾持之外,配有浮動機構,透過與並聯使用多個單元及浮動機構的校準,可以有效地夾緊工件及校正工件。例如長型工件夾持,由於虎鉗的定位誤差,致使夾持後會有扭曲的狀況產生,此時即可透過浮動機構之機制,進行校正。該配套中表示 ±2 mm的範圍內進行校正,不使工件因夾持誤差產生扭曲。
- 針對Work Cell於移動式協作機器人之配套上,進一步優化了使用的便利性,尤其在系統的設置與工具機的交握上。例如OKUMA之「OMR系列」的移動式協作系統可進行預先設定,可配對10台CNC機台之運用,且對於工件類可登入30種,此一舉將協作系統之便利性配套運用再往前推進一步,並且標榜與CNC串接僅須15 min即可完成。MAZAK提出「Ez LOADER系列」,該系列配有專用人機軟體,大幅度的簡化示教作業。此外該協作系統提供”Ez LOADER Application”,並可整合於MAZAK的控制器平台中,可在同一控制平台中進行CNC與協作系統的操作與監控並減少應用設定時間。DMG於協作機械人的運用配套上,更著重於各系統的介面連結之效率及支持性,透過配屬的視覺系統(協助手臂定位精度校正可達0.5 mm),對於工件料盤及工具機的相對座標的對位,可快速運用座標資訊交握,達成快速自動化整合運用。
- AM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與AI運算的整合:AMR 使用先進的地圖技術來找到從 A 點到 B 點的最有效路線。對於AMR系統運動路徑的控制,配有偵測系統可於狹小的運送路徑中,自動切換由萬向輪進行轉彎(旋轉半徑大)或是直線式的橫縱運行搭配進行轉彎(旋轉半徑小)。
- 次周邊系統的輔助提升,則以新日本工機株式会社為最具代表性,其於自動刀倉端導入視覺檢查模組檢知刀具外型與種類。當刀具置入刀庫時,視覺模組自動測量與檢知刀具。如果檢知結果與切削加工程式資料不一致(例如該工段為球刀的曲面銑削,但刀具裝配確為端銑刀),此功能會發出警報,用以防止工具錯誤或其他人為造成的錯誤。
- 對應電動車產業的需求,車齒加工機為本次展出的重點機型。筆者認為該類機型可視之為專用機,故本次展出的廠商,對使其設備於操作上具有便利性,故在人機端大都採用15吋面板以上及配有導引式人機設定,提高使用性。操作面版上,提供切換機制,讓現階段(目前運行階段)無需使用之按鍵燈號熄滅,強化操作的直接性。
- 齒輪軸加工之方案配套,除滾齒配套機能外,對應於電動車傳動系統中之靜肅要求,齒輪的精度要求亦會同步要求進行齒面的研磨,以符合傳動接合的降噪。所以在滾齒後的磨削要求與工程串接,最重要的是齒面研磨前的齒相位量測與補償。該部份在本次的展出特別可以觀察出來,例如DMG提出快速光學式相位檢知配套(相對於Probe檢知,速度高3倍);Gleason對應於齒加工除專用機之外,亦有前端CAM(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設計與後端量測配成一環。
- 線上量測不論是用於工件或是刀具,乃至精度管理,本次展出提出了一個全面性的配套。於工件及刀具量測上,不論是超音波,雷射,觸控式測量及CCD (Charge-coupled Device)視覺都有完整的配套,量測資訊都可與控制平台整合,進行加工校正或是刀具預警與補償。以Shibaura Machine為例,透過機上型影像式刀具分析,20秒測定91點,接續配合控制機能進行刀具尺寸誤差補正提高加工精度。最後透過機上型的工件量測進行工件之曲面與尺寸分析。透過一系列整合的配套完成線上量測補償之應用展示。此外,接觸式探頭進行機上量測已為工具機配套的主要趨勢。但接觸式探頭裝設完成後,仍須校正其所耗時間仍為使用者所困擾。OKUMA提出機內量具自動校正(由原20 min變2 min)。自動設定探頭,無需人工干預。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5年03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