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歷史雜誌
歷史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摘要
微/奈米光學膜片與導光結構的設計在平面顯示器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而兩者所牽涉到的製程平台為可大量生產的超精密加工與 R2R 成形技術。為因應不同尺寸下的多功能平面顯示器之發展,廠商應更積極朝向開發效果佳、成本低的製程及附加價值高的創意設計發展,以提供本身的競爭優勢。在國內科專計畫的推動與國內業者的通力合作之下,屬於國內自有的關鍵光學零組件及其衍生之光機設計與製作技術已漸成熟。本文就利用平面或滾筒超精密加工技術所發展的代表性技術與產品進行介紹,包括:超薄導光板、防刮增亮複合式光學膜片、按鍵導光膜、奈米結構抗反射膜片等等。
Abstract
The micro/nano structured film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play, of which the mass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based on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and roll-to-roll forming. To apply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different sizes, the factories need to develop more flexible, low cost, and better performance technology platform. In Taiwan, the collaboration with government and private companies has helped ITRI develop several key components in process and design. This paper is a short review of the roll-to-roll or ultra-precision technology based products, including ultra-thin light guide、optical film of anti-abrasion and brightness enhancement、key pad light guide film and Anti-reflection with Moth-eyed structures.
前言
一般液晶顯示器的基本結構,為上下兩塊包覆的玻璃基板,顯示器內部包含了菱鏡片及增亮膜(BEF)、背光源、偏光片(Polarizing Filter)、導光板(Light Guide)、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及空間裝置(Spacer)等各種光學膜及零組件,均有各自的功用以達到整體液晶顯示器的效果。液晶顯示器背光模組之光學膜片,功能不外乎提高顯示亮度、增加畫面亮度均勻性、降低 Moire 等光學缺陷…等,近年來此類光學膜片因價格滑落,替代方案紛紛出籠,其中變化最多的應屬將擴散膜、稜鏡片、偏極增亮膜、導光板…等多項功能合併設計,成為複合化、一體化以及特殊化之新型式光學膜片。國內外知名領導廠商利用既有產品加以改良,結合各項光學膜功能,製作出多功能的光學膜片;亦有新進者試圖運用新的光學設計與新技術,開發整合性的光學膜。整合型光學膜改進以往單一膜片單一功能之多膜片模組架構,藉此降低膜片的使用數量並降低總體成本。光學膜片的設計技術亦可應用於照明導光領域,如手機按鍵導光膜即是目前熱門應用;而當微結構尺寸逐漸縮小到類似蛾眼結構時所發展出的抗反射功能之光學膜片,可大量使用在顯示器表面,太陽能電池或其集光器,在蛾眼結構表面進行金屬披覆鍍膜,可進一步發展出紅外線阻絕之隔熱膜,可廣泛應用於綠色建築玻璃。本文從市場供需趨勢及相關技術開發經驗與未來技術發展之主軸作全面性之介紹。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08年09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