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歷史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編者的話|機器+人=機器人 & 機器+狗=機器狗

作者 連豊力

刊登日期:2025/07/29

摘要

「機器」是工業化的代名詞,是生產力的放大器。它們依據固定規則與程式執行特定任務,提升效率卻缺乏彈性。而「機器人」則是一種跨越此界線的新型態系統,它們具備感知、決策、行動能力,能夠在未定義的情境中適應並回應,從而完成多樣化任務。這場從「機器」到「機器人」的轉變,不只是硬體裝置的升級,而是一場語意與智慧的革命。機器人不只是「更強的工具」,而是逐漸具備「行為理解」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夥伴。從理解自然語言指令、自主規劃行動、學習操作流程,到不斷的互動中優化自身行為。 人類發展機器人的最初動機,是來自對效率的需求:節省人力、提升速度、降低成本。然而,這樣的動機正擴展成更複雜的社會性與情感性慾望。我們不只希望機器「做得好」,更希望它「懂我們」、「像我們」、「陪我們」。這種從需求到慾望的轉變,使得機器人的設計不再僅限於功能實現,而是納入語言理解、情緒互動、擬人設計等元素。機器人不再只是機械裝置,而是在人類社會存在一個重要個體。舉例來說,機器狗讓人直覺聯想到動物伴侶的角色,但當它以金屬機身、機械步態在地上行走時,人們很快意識到:「它不像狗」。這一語言上的錯位,恰恰突顯了人類對機器的心理投射:我們想像它「像某種存在」,但它並非那種存在。這提醒我們:機器人本質上不是「像人」或「像狗」的模仿體,而是回應特定功能與情感需求的設計體。

「如欲訂購單篇,請至 「華藝線上圖書館」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5年08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