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當期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產業脈動|人工智慧應用加速智慧製造發展

作者 熊治民

刊登日期:2024/11/01

前言

包含臺灣在內的全球製造業,在政治、經濟、環境、社會、技術領域持續面對重大趨勢變化如表1。同時製造企業必須在維持獲利、為客戶創造價值、保障員工權益及善盡社會責任四個面向持續努力。因此必須探索、應用各種可能策略來滿足前述發展需求。而在各種可能的發展策略中,發展、導入智慧製造應用方案是近年來已獲得眾多企業採用的主要策略。

智慧製造應用方案發展涉及眾多致能技術,包含新興資通訊、智慧科技與先進製造技術。而在這些支持智慧製造應用方案的眾多技術中,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重要性正持續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在諸多產業引發應用風潮的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許多製造企業也在加速開發應用方案與導入製造場域。因此本文將說明AI在製造領域應用模式、效益,以及生成式AI在製造領域的發展潛力。

製造業AI應用效益逐漸顯現

1. AI在製造領域應用效益

世界經濟論壇(WEF)研究報告指出[1],透過AI應用,製造企業可以在作業效能、人員生產力、實現永續性等方面獲得實質效益如表2;而在工廠、產線,已經有許多AI方案應用在人員健康與安全、品質管理、設備維護、能源管理、供應鏈、生產程序等場域如表3。

2.製造業AI應用效益

美國製造領導委員會(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Council)調查報告顯示[2],57 %受訪廠商已在不同業務領域嘗試進行一系列小規模AI應用試驗計畫。28 %的受訪廠商已導入通過驗證的AI方案;有26 %受訪廠商已制定AI應用發展藍圖。

受訪廠商在企業內的AI方案主要應用領域及占比為:製造與生產(39 %),庫存管理(33 %),研發(24 %),品管(24 %),IT(資訊技術)/OT(作業技術)(21 %),設備維護、安裝(17 %),設計(11 %),供應鏈(11 %)。

受訪廠商在工廠內的AI方案主要應用領域及占比為:產線物聯網資料分析(40 %),預防性維護(36 %),製程改善(30 %),品質提升(30 %),生產規劃(25 %),視覺系統(21 %),機器人(20 %),工具機適應性控制(12 %)。

受訪廠商認為AI應用產生的主要潛在效益包含:更好的制定決策、減少成本、更好的進行規劃、增加競爭優勢、增加永續性… 等如表4。

受訪廠商認為AI應用在生產作業領域產生的主要潛在效益包含:強化預測性維護、更多的永續性生產作業、生產程序創新、增加設備正常運作時間、原物料能更有效利用…等如表5。

3. AI是實現工業5.0重要助力

AI在製造領域的應用模式與效益除了前述說明外,對於製造業未來發展也具有重大影響力。例如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工業5.0(Industry 5.0)」倡議[3],希望透過尊重地球環境限制和以人員福祉為中心的生產體系,凸顯工業在促進就業與經濟成長外,實現「以人為核心」、「永續性」、「韌性」三大社會責任的能力。歐盟委員會指出,提出工業5.0不是要取代大眾熟知的工業4.0(Industry 4.0),而是在工業4.0基礎上的一種演變和合乎邏輯的延續。同時有別於以技術為基礎的工業4.0概念,工業5.0倡議中心理念是價值(前述三項社會價值)。

 

「如欲訂購單篇,請至 「華藝線上圖書館」
回文章內容列表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4年1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