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機械工業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編者的話|高精密量測智慧賦能異質整合
作者
連豊力
刊登日期:2025/10/01
高精密量測技術已從製造業的輔助工具,躍升為驅動產業創新的核心引擎。這場變革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一場深刻的思維模式轉變,從被動的「檢測、找問題」,轉變為具備「預測問題」、「優化製程」和「驅動決策」能力的智慧化核心。將檢測從生產流程的末端推向前端,從被動的品質管制變成主動的製程優化。無論是半導體製程的奈米級挑戰,還是工具機組裝的微米級精度要求,都迫切需要一套能夠應對複雜、多變、高速生產環境的智慧化解決方案。高精密量測技術的發展,不僅是為了更高的精確度,更是為了更高效、更智慧、更具韌性的生產模式。
高精密量測技術的未來發展,將圍繞著智慧化與異質整合兩大主軸展開。這不再是一個單一技術的演進,而是一個由AI、大數據、感測器技術、先進演算法與系統整合能力共同編織而成的複雜生態系統。對於企業而言,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從單純的硬體供應商轉型為解決方案提供者。這意味著需要加大在軟體、數據分析和系統整合方面的投入,並建立起開放創新的生態系統,與上下游夥伴共同成長。對於政府而言,應將高精密量測技術視為國家戰略產業來扶持。透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人才培養,鼓勵產學研合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瓶頸,特別是在感測器、AI 演算法和高階光學系統等領域。在智慧製造浪潮下,量測逐漸轉向「製程中即時監控」與「數據驅動決策」,不僅檢測結果可即時回饋製程參數,甚至可結合 AI 演算法進行自我學習與預測。這種由被動驗證轉向主動賦能的角色轉變,奠定了高精密量測在各產業核心中的新定位。
臺灣在高精密量測領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產業基礎,但要實現從製造大國向創新強國的戰略轉變,必須勇敢地面對挑戰,積極地擁抱技術變革。透過持續的技術融合、精度的極限挑戰以及全面的智慧化轉型,並結合政府、產業、學研界與人才的協同合作,臺灣有望在全球高精密量測技術的藍海市場中,開創出一個由自身主導的創新時代,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持續進步貢獻關鍵力量。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5年10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