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機械工業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領袖觀點|從傳統手工具邁向智慧製造:機器人技術重塑製造未來
作者
陳泰宏
刊登日期:2025/07/29
摘要
過去幾十年來,臺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然而,隨著全球製造格局的劇變、人口結構的轉變與淨零碳排挑戰的加劇,我們已站在下一波製造轉型的門檻上。在這個新時代,機器人不再僅是「執行者」,而將成為智慧協作的夥伴。
英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 1978 年,作為深耕臺灣手工具產業逾四十年的製造企業,始終專注於提供高品質的專業級扳手與工具組,服務對象涵蓋全球主要市場,包括美國、歐洲與亞洲。在這個高度競爭且分散的全球產業中,我們持續尋求突破,不僅在產品品質與交期上精益求精,更積極擁抱數位轉型與智慧製造的浪潮。
近年,我們有幸參與歐盟 Horizon Europe 計畫中的 HARTU(Handling with AI-enhanced Robotic Technologies for Flexible Manufacturing),攜手工研院與歐洲多個頂尖研究與產業夥伴,共同研發應用人工智慧強化的彈性製造機器人技術。這段國際合作經驗不僅拓展了我們的技術視野,更啟發了我對未來機器人應用發展的幾項深層觀察。
過去幾十年來,臺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然而,隨著全球製造格局的劇變、人口結構的轉變與淨零碳排挑戰的加劇,我們已站在下一波製造轉型的門檻上。在這個新時代,機器人不再僅是「執行者」,而將成為智慧協作的夥伴。
英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 1978 年,作為深耕臺灣手工具產業逾四十年的製造企業,始終專注於提供高品質的專業級扳手與工具組,服務對象涵蓋全球主要市場,包括美國、歐洲與亞洲。在這個高度競爭且分散的全球產業中,我們持續尋求突破,不僅在產品品質與交期上精益求精,更積極擁抱數位轉型與智慧製造的浪潮。
近年,我們有幸參與歐盟 Horizon Europe 計畫中的 HARTU(Handling with AI-enhanced Robotic Technologies for Flexible Manufacturing),攜手工研院與歐洲多個頂尖研究與產業夥伴,共同研發應用人工智慧強化的彈性製造機器人技術。這段國際合作經驗不僅拓展了我們的技術視野,更啟發了我對未來機器人應用發展的幾項深層觀察。
傳統產業的挑戰,呼喚彈性智慧製造解方
臺灣的手工具產業過去仰賴大量熟練工匠從事人工組裝,特別是如棘輪扳手等高精度產品,許多關鍵步驟仍需倚賴人力完成,如彈簧與擋塊的細緻組合、棘輪圈的均勻塗膠、或需高自由度協作的多工序裝配。這類工序難以以傳統自動化手段取代,造成製程瓶頸與生產風險。
然而,隨著高齡化、少子化與新世代對傳統產業職涯吸引力下降,我們不僅面臨人力斷層,更遭遇經驗流失與品質不穩的挑戰。這正是推動我們參與 HARTU 計畫的關鍵動機-透過前瞻機器人與AI技術,引入彈性化、自主學習、可協作的新型製造模式,為傳統產業打造可持續且高競爭力的轉型路徑。除此之外,HARTU計畫結合AI生成自動組裝程式和高擬真虛實整合技術,使機器人可以精準地模仿扳手組裝技師的動作,靈活組裝多種手工具,並節省50%的治具成本。根據 MarketsandMarkets 預測,智慧機器人市場將從2024年的約USD 14.3億,成長至2030年的USD 33.2億,年均成長率超過 15%。AI 驅動的彈性製造將成為未來幾年製造業數位轉型的核心領域。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5年08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