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當期雜誌
當期雜誌
購物提醒:當您要離開或跳轉頁面時,請先將您想要購買的文章加入購物車,以便快速紀錄完成購買流程!
應用適應性史密斯控制器於工具機切削扭矩控制
作者
蔡孟勳、洪茂棋、吳相儒
刊登日期:2024/11/01
前言
傳統的銑床加工通常會採用較保守的固定進給率進行材料的移除,此進給率一般會根據材料、工序中移除材料的最大體積等,保守的進給率雖能保護刀具,但會降低加工效率。此外,有研究指出加工過程中維持固定切削力可以獲得更佳的表面品質[1],因此如何透過即時控制調整進給率,使切削力或切削負載維持在一定範圍是許多研究探討的主題。
常見的適應性切削控制方法可以分為四大類:強健控制(robust control)、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適應控制(adaptive control)以及最佳控制(optimal control)。強健控制中,量化回授理論(quantitative feedback theory)是常見的技巧,使設計出來的控制器能夠承受一定範圍的系統不確定性,例如:切深變化、主軸轉速變化等等[2]。而模糊控制則是透過經驗法則設計模糊規則(fuzzy rule),讓控制器依據回授訊號做出對應的控制輸出[3]。適應控制則是透過線上參數估測的方式,即時調整控制器參數,使系統進行閉迴路控制的性能能夠符合需求[4]。最佳控制則是透過最佳化方法計算適合的控制訊號,例如模型預測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等[5]。然而,以上大部分研究皆使用高成本的切削動力計作為回授訊號,使技術難以導入實際應用。此外,大部分研究也將切削動態模型簡化為一階或二階系統,且忽略插補器與時間延遲造成的影響,可能造成進給率控制時有振盪產生。
本文提出更全面的動態模型,包含插補器、伺服傳動、切削模型與通訊時間延遲,使控制器設計與模擬能夠準確反映現實切削情況。而在實際應用中仍會有些許不確定性,因此本文導入線上參數估測,能夠即時反應系統的變異,使控制器維持穩定。同時,為了克服通訊延遲的影響,本文提出適應性史密斯控制器,整合動態模型、線上參數估測以及史密斯預測器。從實驗結果可以觀察到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架構有更佳的穩定性。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文的研究方法與步驟依照下列順序進行說明:系統架構、加工動態模型建模以及適應性史密斯控制器。
1.系統架構
本文所使用的實驗載具為臺中精機立式綜合加工機(型號:Vcenter-P76),搭載FANUC 0i-MF CNC控制器,進給率調變的演算法安裝於機邊的筆記型電腦,作業系統為Windows 11。CNC控制器與筆記型電腦的通訊採用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並使用FANUC所提供的FOCAS函式庫來讀取當下的主軸切削負載與寫入進給率,架構圖如圖1。筆記型電腦上的適應性史密斯控制器將根據當下的主軸切削負載,計算適合的進給率並透過網路傳輸給CNC控制器的PLC,接著CNC控制器內的插補器便會根據PLC設定值調整馬達的運動速度,並進行切削。因為本文採用網路通訊,且從實驗中亦觀察到進給率改寫過程亦有時間延遲,因此時間延遲在適應性切削過程中是需要被考慮的。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4年1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