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表示,本院長期提供業者從監控到優化完整的智慧製造方案,助攻產業邁向數位轉型與淨零製造。今年主題館所展示的技術有多項與廠商合作成果,像是突破傳統工法的「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已和台灣光罩合作,此項技術已入圍國際愛迪生獎,獲得國際關注。高階五軸工具機結合AI技術所發展出的「AI高精度五軸工具機」,也協助業者常銘打入高階單車變速器代工供應鏈。另外,「全球領先之超高速力感測器」也已導入五軸工具機,成為高階配備,協助廠商切入航太零組件供應鏈。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張能凱表示,臺灣工具機產業長期以中小企業為主,資本與技術投資有限,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也為產業積極尋找解方。本次「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匯集工研院、金屬中心及精密機械中心等,展示24項產業合作成果。今年較特別的是工研院與台灣光罩共同開發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突破50年來傳統使用灌鐵砂、熔化鐵砂的填料銲接方式生產H型鋼,翻轉產業生態。新技術改以高能量的雷射直接熔接兩塊H型鋼本體,具有「高產速」、「低碳排」兩大優勢,運用鋼構製程決策,生產速度可由20天縮減至3天,同時能提升產能五倍且可有效節能減碳80%。台灣光罩已於臺南柳營科學工業園區量產超過一千公噸H型鋼構建材。未來台灣光罩也將透過新創公司的設立,將此新工法與產品推向國際鋼構市場。
電路板加工用的鑽針品質檢測,傳統是以人力折斷鑽針,再透過超高倍顯微鏡觀察鍍膜厚度是否標準。工研院研發之「智慧非破壞鑽針檢測」採用AI智慧化分析技術結合機器視覺取像,具有兩大優勢,一、降低量測誤差:不需破壞鑽針即可預測其膜層厚度,將人工量測誤差率從5%減少至1%。二、更省時:減少人力需求與物料浪費,且大幅縮短40倍的檢測時間,從過去20分鐘縮短至30秒內即可完成,有效提升PCB產業檢測效率。
因應半導體廠房建置需求,台灣光罩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突破50年來的傳統製造方法,經SGS確認可有效節能減碳80%。此創新技術具有兩大優勢:一、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建築鋼構高碳排、頻繁換線生產效率低,發展銲接品質快速預測技術,透過數位模擬方式,預先判定雷射參數及銲後形貌。二、縮短生產天數:結合多重感測銲接機器人,可隨監測銲接品質,快速調整參數縮短製作工時,提供產業創新且兼顧節能減碳的智慧銲接設備。目前已量產超過一千公噸,產能持續增加中。
國內工具機台因不同廠牌搭配各自控制器與軟體,業者需重新學習外,數位雙生平台與不同廠牌控制器之間的相容性也是一大考驗,工研院使工具機具備AI大腦,提供五軸工具機發展整合性的解決方案,透過路徑導向AI參數調校、空間精度管理及製程異常監控等系統,擁有三大優勢:一、AI調校參數:可透過AI進行參數分析,找出最佳切削參數。二、多維度精準定位:透過五軸空間精度管理,切削時能夠更精準定位。三、數位減碳:數位雙生網宇實體工具機,即時異常監控雙向同步優化,減少廢品產出。整體加工精度提升四倍、切削效率也提高1.5倍,已協助國產五軸工具機業者常銘,取得國際第兩大高階單車變速器業者訂單,協助常銘打入高階單車變速器製造供應鏈。
因應國際大廠需求,工研院研發「超高速力感測器」已被工具機大廠採用,成為高階五軸工具機標準配備。此項技術具有兩大優勢:一、反應速度快:優於國際感測器大廠一倍。二、提升切削精準度:結合AI精準切削分析軟體,可準確監控高速主軸加工狀態,滿足高速加工品質需求,已協助國內工具機業者切入波音及空巴飛機引擎製造商Honeywell產線,成為航太Tier#1供應鏈的一環。
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其中在韌性社會領域,工研院以新科技強化「基礎設施韌性」、「資源能源韌性」及「生產力韌性」,建立社會與產業發展共榮的生態體系,提升工具機產業競爭力。
經濟部發展AI高精度五軸工具機 協助勇鷹號國機國造
經濟部工具機軟硬整合技術大突破 工研院關鍵模組助廠商切入航太、電動車龍頭供應鏈
經濟部打造全國產五軸工具機 強化高階工具機技術自主性 創造逾50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