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機械脈動

手工具界的隱形冠軍 用智慧機器人技術延續霸業 2025/02/11

彰化鹿港旁邊的小鎮,不只有農業,還隱藏著一間製造業的隱形冠軍—英發企業,創辦人陳嘉祥早年做過木材加工業和鰻魚養殖,因緣際會下投身手工具產業,雖然創業初期艱難,但也做出口碑,成功將產品賣進波音集團及法國知名企業,搶進航太維修工具市場,每年產出2,000多萬支扳手,也是讓臺灣享譽「手工具王國」美名的功臣之一。隨著時代變遷與AI科技進步下,英發不只持續專注手工具研發,二代總經理陳泰宏也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導入智慧製造,期望能用新科技改變傳統產業,帶領臺灣手工具產業再闢新未來、創造下一個高峰。
 

伴隨英發成長茁壯,應用所學助英發轉型

英發企業至今已成立47年,陳泰宏可說是跟著公司一起長大,「一開始資金還不足、員工也不多,小時候看爸爸在工廠親力親為,讓我深深感受那份責任感的重要性。」初期雖然歷經虧損,但憑藉良好的品質終於打入國際市場,逐步帶領英發轉虧為盈。

大學畢業後,陳泰宏就返鄉回到英發跑業務,時值網際網路迅速發展,對資訊感興趣的他旋即決定赴美求學,「當時負責的客戶都集中在美國西部,所以後來選擇去美國東部的學校—雪城大學,進修電信暨網路管理,」畢業後順利拿到美國工作簽證,卻剛好碰上全球網際網路泡沫化,即便熱愛資訊產業,但在大環境看不到未來時,他選擇回到臺灣。

圖片說明文字(這裡要放,AA無障礙網站規定)
英發從OEM(生產代工)到ODM(設計代工),再到OBM(自有品牌),目前已累積150多項專利,年產逾2,000萬支扳手類工具。英發企業/提供

雖然帶著一身的資訊專業回鄉工作,但陳泰宏還是從基層做起,在英發任職過製造、品管甚至研發,「沒有了解每個環節,沒辦法看透整個手工具產業,」曾經擔任業務的他也深知客戶的想法,他堅信「技術沒有高低之分,只有不斷因應需求創新,才能不被市場淘汰,」屬於傳統產業的手工具製造,在他堅持導入資訊管理系統後逐漸蛻變。

傳統產業透過科技管理,打造頂尖品質享譽國際

「英發擁有一條龍的產線,包括加工、熱處理、電鍍…等環節,都能在廠內完成,若只依賴人工管理難免會出錯,」為此陳泰宏引進ERP、MES及APS系統,整合並優化製程的資訊與規劃。產線資訊升級後,進一步導入豐田式管理(TPS),想發設法提升生產效率,「當然也會遇到員工不願改變,但我們就是不斷溝通,」放下身段與第一線的員工討論新作法,實際下場操作演練,終於讓「人」與「機」能一起協作。

事實上,對英發來說,數位轉型也是持續拿下國外客戶的關鍵,「國外客戶會看到我們有研發、精進的能力,才會願意持續下單,」甚至有些國外客戶自己也有生產製造,但仍舊指名英發企業合作,「許多手工具都是為專門領域設計的,品質不僅要達到功能標準,更得滿足國際高端市場的嚴苛要求!」

英發從OEM(生產代工)到ODM(設計代工),再到OBM(自有品牌),目前已累積150多項專利,年產逾2,000萬支扳手類工具,不僅在小北百貨、振宇五金等通路上看得到英發的手工具,更受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強國的頂尖品牌青睞,「賓士汽修廠、波音等在用的手工具就有來自英發的產品。」

創新研發智慧機器人,展望傳產未來無限可能

談到智慧製造時代來臨,英發會不會有轉型焦慮,陳泰宏自信笑談,「手工具產業無論製造或研發,就是永無止境的改善和學習,不斷追求完美,」新科技的導入反而能讓企業不斷成長。「不過手工具產業最難的,就是在產線上要不斷更換治具,」每更換一次治具就是不同的角度,單臂的機械手臂很難達到產線的需求,因此當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開發「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時,雙方一拍即合。

研發團隊在不影響產線運作下,透過虛擬環境訓練AI,自動生成組裝程序,讓機械雙手臂能精準模仿專業師傅的動作,並靈活組裝超過百種手工具,大量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也滿足手工具多樣且多變的需求,雙方的合作也為英發企業的手工具製造與研發,帶來更多可能性。

總是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熱情的陳泰宏,近年還引進視覺辨識技術強化品管與精準組裝,面對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也早已在製程工序的選材上,使用成本較高但對環境更友善的材料,以實際行動展現永續發展的承諾,他期望英發能繼續引領臺灣手工具產業前進,讓MIT的手工具持續成為全球建築、製造、汽車等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工具。

英發企業總經理陳泰宏。英發企業/提供
英發企業總經理陳泰宏。英發企業/提供
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開發「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並與英發合作讓機械雙手臂能精準模仿專業師傅的動作,並靈活組裝超過百種手工具。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開發「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並與英發合作讓機械雙手臂能精準模仿專業師傅的動作,並靈活組裝超過百種手工具。工研院/提供
延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