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機械脈動

工研院成立「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 攜手產官研打團體戰 開啟電動車產業新未來 2020/10/12

不同品牌電動車,未來充電也能共用!工研院今日聯手產官研近50餘家廠商代表,共同成立「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期以集結眾力,整合臺灣產業與消費者的需求,制定共同充電介面,以共容的充電傳輸與通訊標準,解決過去電動車輛無法互相充電的情形,彷彿持金融卡到不同家銀行的ATM提款般,也能順利提款,有利臺灣打造電動車產業生態系,提供消費者更方便的充電環境,強化國際市場競爭力。
 

根據市調機構彭博社(BNEF)資料顯示,電動車市場潛力無窮,2020年電動車銷量為170萬輛,全球市占率為3%,到2023年將增為7%,總量約540萬輛,預估2040年全球小客車銷售量將有58%為電動車,電動車未來前景可期。

「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技術產業推動聯盟」主席暨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表示,因應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成為汽車與大客車產業重要布局,也帶動相關充電設施蓬勃發展。目前國際電動車的充電標準有四種,臺灣均有業者投入發展,但由於現今市面上沒有共容的電動車充電介面,廠商各自生產的電動車與充電設備,面臨沒有共通語言,進而無法互相溝通,同時國內也缺乏完善的驗證規範,因此電動車在充電發展上,面臨生態系統複雜與法規驗證的問題。有鑑於此,「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技術產業推動聯盟」集結產官研的力量,串接廠商與消費者的需求,將制定共容的電動車充電介面,以利政府設置公共充電站,提供使用者更便利的充電環境,促進電動車產業發展。

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
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

聯盟短期目標,將先建立統一的電動車充電介面、以及電動車與充電設備間的通訊標準,以利臺灣政府建置公共充電站與廠商發展充電設備;中期目標將規劃電動車充電測試驗證規範,確保充電安全,協助不同廠商的電動車與充電設備能彼此相容充電,以利充電營運順利;長期目標預計發展車輛到家戶(V2H)、車輛到電網(V2G)的協定等,並與充電點營運商和配電系統營運商合作,協助電動車充電與國家電力、電網整合,維持電力供電穩定,促進智慧充電管理。

工研院身為產業好夥伴,積極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因應當前產業發展與未來市場趨勢,結合機械、電子等跨領域的研發優勢,開發電動車技術,協助提升我國電動車充電產業發展,共同努力邁向綠色經濟與永續環境。

 

相關閱讀